用照片或文字表现映入我眼帘的所有。

  光阴  

观《叶问4:完结篇》略感

光阴 文

这部电影引起不少人共鸣,我想,原因可能有三:

1.制作精良,连景物布置,无论香港(蜗居)还是美国(唐人街、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中华总会、美国私立学校,甚至小旅馆),都有模有样,很容易将人带入当时情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2.多种矛盾冲突交织,自始至终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使胜利,也带着一种生命即将失去的忧伤(癌症已浸入英雄的肉体,孩子还未长大而己身已知时日无多)。有许多矛盾冲突几乎贯穿电影始终:父与子(女)、中华武术是否传给外国人、白人歧视有色人种(尤其是黄种人)、中华武术与空手道和西洋拳术乃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近身搏击术、有钱人的教育与普通人的教育、中国传统的“忍”与积极争取、关于学习武术的初衷、主动挑衅与被迫应战……如果联系当下,很让人产生过去未去,未来仍在之感。让人感觉该电影借叶问这位武术名家讲人生,讲社会,讲一个人、一群人面对社会剧变下始终不渝地勇敢,敢于出战,也不卑不亢,不以威势、强权压人,但也不祈求抛却自尊的怜悯,而最终独立于人世,也影响了他人的故事。

3.主要演员到位的表演。这主要集中在吴樾和甄子丹的表演上——吴樾扮演美国中华总会会长的万宗达师傅,甄子丹则延续以往武术名家咏春拳的代表叶问这个角色。两人都演出了彩。吴樾代表的万师傅由之前对叶问的傲慢、对美国人(或白种人)的欺负强调忍而最终选择不再忍——体现在叶问影响下原有性格、认识的成熟;甄子丹代表的叶问则一贯寡言,不主动出击,对人谦恭有礼,也给人留余地,不以会武欺人,但也处理不好和儿子的关系。在逐步理解儿子的过程中,面临不公平的事敢于站出来。对欺辱中国人的事,他不退步,据理、据力力争。当然,事实证明,还是被迫应战的叶问的拳头硬,但他赢后,并不倨傲,也不以此反过来对待以往对他傲慢的人。他生在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但又学习了西方文化的一代人。

这位人物激励人,除了一身正气,也有讲理,不傲慢。在不得不比武的时候,带有一种非传统习武之人粗犷、豪迈的彬彬有礼。和电影上呈现的黄飞鸿形象也不一样,他更倾向“文”,于“武”属于不得不。

甄子丹创造的这个形象是不是更符合现代人的标准呢?一定的。

评论
热度(4)
© 光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