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照片或文字表现映入我眼帘的所有。

  光阴  

读勒·柯布西耶著《东方游记》略感
光阴 文
这本书虽薄薄一本,但读来有些疙疙瘩瘩——也许是译文之故。有时为一句话,俺琢磨了几分钟,即使发挥联想与想象,也只能做个“大概”“差不多”先生。
比如:
“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远山,撕开了最后一片夕晖的粉红扇面,帮助夜的黛绿深入暮色中苍茫的悸动天体。”(p176)
“那些小教堂被围在修道院里,一出门就是壕沟,一抬头就见到城堡的狼牙闸门,对面则是吊桥,只是一些放弃征服、退守心田、把自己封闭在自我孤岛不敢离开的人参拜的神庙。”(p152)
知道自动开启较真模式不太好。但对后一句,俺还是自以为是地重新组合了句中词语……
据扉页介绍,作者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同时也是优秀的画家、城市规划家和作家”。他用文字记录自己1911年(24岁)半年的旅行,其兴趣、专业所至,文字免不了有专业术语。可是回忆起来,自己当初将华特士的《小小陌生人》放在一边,选择先读这本,还是因为这本书开篇的几篇文章吸引了我,然后持续读下去。不知道为什么,愈到后来,被译成中文的文字倒拗口了,尤其描写景色的段落……可能译者不太擅长吧,又或者对作者诗意的描写,甚而用夹杂词语组合技巧的诗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一时之间,TA不知如何转化成流畅、优美的中文了。
个人以为,文集中《多瑙河》《布加勒斯特》《墓地》《两处仙境,一个现实》《圣山》写得不错,尤其是《墓地》。其文字蕴含的情绪流自然将读者带入,然后低沉下来,用闪闪发亮的眼睛观察、思考……
书中附带的铅笔、钢笔画,水彩画很不错。
需要提醒的是,此书说的“东方”并非中国人以为的“东方”。其主要篇幅集中在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三国,附带波西米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
书籍基本数据:
《东方游记》,(法)勒·柯布西耶著,管筱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评论
© 光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