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照片或文字表现映入我眼帘的所有。

  光阴  

读尤瓦尔·赫拉利著《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有感

光阴  文

不敢说自己看懂了多少,但该书作者提醒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困扰人类已久的饥饿、战争问题的解决,我们的视野似乎要放宽放远——这一点是明白了的。

想起辛亥革命时,钱玄同先生说的“人过四十就该枪毙”惊世骇俗之语的现实基础,来自当时国际局势、国内军阀混战,人们生命都无法保证,何谈健康?而现在,古人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或者“耄耋之年”“米寿”等等,现在似乎也是平常事。这样想想,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生命长度,会如何规划呢?(也难怪国家会做出延迟退休的计划)

也就是说,如果思考你当下的情形,或许是工作的烦心事、孩子太小、老人的身体;如果思考未来十年或廿年的情形,你注意的或许是退休政策、医疗保险、孩子的就业市场;如果放大到整个生命呢?再远一点,比如21世纪人的预期寿命翻倍到150岁?作者认为,家庭结构、婚姻、亲子关系和职业生涯就会大为改观。作者说,如果人能活到150岁,“特别是这个世界还不断出现震撼世界的新科技,人类的职业生涯将会比现在长得多,甚至到了90岁仍然必须每天学习新的知识。与此同时,人类也不会在65岁退休,给新一代实现他们的创新和期望让路”,“政治领域的情况可能更为险恶”……

作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它对世界的影响亦如此。从以宗教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分裂为三派:自由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再到21世纪已经拉开序幕基于生化算法的万物互联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主义,为避免自身的毁灭,躲开人类自视造物高峰,其他动物执行全球网络的次功能,而将其灭绝的同样的命运,我们唯有思考在数据流中我们何去何从,我们自身的定位,我们是否受制于自己创造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乃至不可避免的一切从算法出发。

在即将到来的生化算法、数据主义当道之前,我们是否束手就擒?我们是否放弃意识、情感,投降于无意识智能之前?在统一的范式和完备的定理前,是否也有不合适的,或者需要我们发出强力质疑的地方?人以科学为宗,但反过来,也有可能被科学制服、操纵?然后降级,直至取代?

书的作者一再提醒我们,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再远一点,从当下再到未来几十年,再整个人类的生命:科学、数据的包围圈在逐渐缩小,人类唯有清醒自己与科学教条间的关系,意识到算法启发下,将生命处理为数据,智能与意识的关系,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算法的危险性……

现在,个人的我与整个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即使这也是汇集数据、形成数据流的一种方式,但作者仍然希望我们记挂:

1.生命真正的价值;

2.智能和意识,哪个更有价值;

3.待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的变化。

作为历史学家的作者,当然会关心第三者,而俺侧重在前两个。虽然糊涂、懵懂,但还是想思考、琢磨。


附书籍基本数据: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评论(2)
热度(4)
© 光阴 | Powered by LOFTER